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王妍,欢迎王局长的到来。
王局长:主持人好!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政务访谈》这个平台与大家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交流。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全区人社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王局长,我们人社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肩负着增进民生福祉、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职责,请您就去年我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给大家做个简要介绍。

王局长: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社系统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统筹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行风建设等工作,稳岗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根治欠薪形势整体可控,人事人才活力持续迸发,行风建设不断深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606人,失业再就业2540人;发放城乡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技能提升等各类补贴资金6024.95万元,惠及1474家企业、2.9万余人次;各项保险待遇支出累计8.74亿元,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1855.50万余元;成功争创国家级基地1家、省级优秀示范项目1个、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1名、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家、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取得优异成绩,成功举办省级“集聚高层次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专家服务基层行活动,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主持人:王局长,我们都知道,推动区域发展,人才是关键。刚才您也提到我们去年争创了很多的平台,开展了很多人才服务活动,请您再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情况。
王局长:人才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核心资源。去年以来,我们全面落实“人才强区”战略,按照“抓基础、强弱项,增活力、树品牌”的总体思路,聚焦人才“引、育、留、用”服务链条持续发力,一批又一批人才投身河东、乐业河东、安居河东,与河东共同成长、彼此成就。我们张开双臂欢迎和拥抱人才。利用寒假期间组织“高校学子看家乡”活动,让在外学子沉浸式感受家乡变化和引才诚意,吸引了一大批学子选择学成归乡。成功举办省级“集聚高层次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专家服务基层行活动,邀请了16名省级人才专家,帮助我区解决发展难题,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去年以来,通过一系列招才引才活动,累计招引青年人才2400名,青年博士8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11名,吸引40名青年归雁人才返乡创业。我们竭尽全力支持和培养人才。人才既要“引得来”,更要“发展好”。我们的理念就是给予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让更多人才站上“C位”。我们推出“沂蒙好青年贷”“青春创业贷”等一系列青年创业金融大礼包,为符合条件的146名青年人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77万余元。我们对1500名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新增2家自主评价企业,把考核放在企业生产一线,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让人才职业生涯的选择余地、发展空间和成长通道更为多样。我们全意全心倾听和服务人才。解决好青年人才的各类“关键小事”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千难万难,没房最难”,我们紧盯这个“老大难”拿出“杀手锏”,联合区住建局等部门挑最好的地段、选最优的配套筹集人才公寓让人才免费住,精准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去年以来为377名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发放青年人才津贴和购房补贴377万元,为青年人才创造一个放心、安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贴心、高效、温馨的服务不断提升青年人才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主持人:王局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请您介绍下去年我们在推进人社领域改革过程中的做法和成效。
王局长: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一心为民深化改革,牢牢把握保障民生、服务发展两大定位。去年,我们以失业领域一件事改革为方向,创新打造了“失业人员就业赋能中心”为主体,以零工市场、人力资源产业园为两翼,以“八项赋能”(政策赋能、岗位赋能、援助赋能、培训赋能、创业赋能、市场赋能、产业赋能、数字赋能)为核心,就业、人才、社保、市场服务四体联动的创新就业赋能体系,全力提升失业领域业务办理质效,推动全区失业人员再就业比例达90%以上。同时,我们联合市人社局创新应用“AI数字人”,拓展“数智就业”服务应用场景,在“一窗通办”模式基础上,推进“业务融合、集中审批”改革,提供无差别受理、跨版块审核、一站式服务,满足企业、群众就近跨区域无差别同标准办理业务。
主持人:王局长,围绕贯彻落实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请您谈谈在2025年工作落实中都有哪些措施和打算?
王局长:今年,我们将围绕落实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区“两会”会议精神,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人社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改革创新克难题、笃行实干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聚焦就业目标任务,全面抓好工作任务落实,加大就业政策落实力度,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长期失业人员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深化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强化劳务协作、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近就业“四轮驱动”,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妥做好公益性岗位退岗衔接帮扶服务,实施“社区微业”突破行动,争创市级创业街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引进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
(二)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稳妥有序推进延迟退休改革,贯彻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个人养老金等制度。持续开展“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加强社保基金监督检查,全面排查违规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问题,深入核查因病或非因工提前退休(职)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确保基金安全。落实省级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
(三)持续培优赋能人才队伍。持续深化“引、育、留、用”人才工作链条,推进海外留学人才、青年人才引育工作,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集聚河东。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强化职称评审专家管理,加强职称评审工作监管,推进职称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技能兴河”行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变化联动对接机制,推进企业自主评价工作,着力解决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布局脱钩问题。
(四)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开展劳动关系治理提质行动,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标本兼治,统筹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加强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保持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继续实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治理欠薪行动,开展劳动保障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整治,及时发现、妥善解决非工程领域欠薪频发多发性问题。深化仲裁监察联动,加强劳动保障执法能力建设,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五)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以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全力推进“智慧人社”一体化建设,扩展AI数字员工应用场景。常态化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人社干部走流程”“明察暗访”等工作,提升12345和12333政务热线平台办理质效。深入推进“法治人社”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能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人社干部队伍。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听了您的介绍,相信大家也对人社事业发展充满了期待和信心,祝愿河东人社工作再创新佳绩!
王局长: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河东人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